在线咨询
|
9位现代舞者,这样用身体写人!现代舞《一撇一捺》上演,舞者探讨现代舞创作—— 不是动作堆砌,而是寻找动作的精神特质 中国艺术报记者 怡梦 音乐简单而不单调,服装写意,灯光克制,好像一把琴在黄昏时分不断地、有节律地拨响,间或有陌生的电子音色掺入,将这一氛围打破,令人产生“时间的无涯的荒野”之感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9位舞者以肢体语言讲述“人”,身体犹如一支笔,时而顿挫,时而行云流水,舞者有性别区分,却并不给人以“性别感”,观众可以从中体悟到个体与世界、个体与个体、个体与群体的往来交错。接近尾声时,9位舞者尽数登台,分立台上,以不同组合方式,不断重复同一组动作,倒下,站立,再度倒下的一幕,尤其打动人心。 近日,中国舞协“培青计划”优秀作品、2016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,现代舞作品《一撇一捺》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上演。这支作品由谢欣舞蹈剧场艺术总监、青年独立舞者谢欣于2016年编创,经过演出打磨,再度与观众见面。 “人与人之间会产生关于彼此的记忆,因为一个时间、空间点上的相交集,产生一个连接,架构一个支点,否则我们只是不在同一平面没有相交的一撇或一捺。”谢欣这样介绍这个作品,从文字架构上拆解“人”的形状,从不同层面去解构“人”的组成。透过“人”看见身体本体;透过身体看人与人交叉而产生的情感和记忆,人之所以独立为“人”的精神层面;透过身体和精神,看一撇一捺的支点,人和人的交叉点,情感和情感的连接点,身体和身体的碰撞点。这一重又一重的探寻,最终指向了人的孤独。 在演后谈环节中,谢欣解释了令观众动容的那一幕,她说:“在最后的段落,不希望以动作填充,而是要把自己献出去,把那一瞬间的细节放大,凝结住。”“不以动作填充”的理念也贯穿了她编创这支作品的整个思路。作为对身体语言的研究,谢欣希望自己可以掌握身体表达的主动权,作为张开的、敏感的、全身心活着的个体而存在。“鲜活、有生命力的作品,是把在心里打动我的部分记录在舞台上,不是用动作堆砌,而是找到精神特质,投射为动作,从这个特质展开,形成流动的画面,这些动作语言本身的质地以及运动方式给观众带来的直观感受,会构架出整个段落的气质。” “找到自己”,有舞者这样描述跳这支作品的感受。青年独立舞者胡沈员表示,演绎的过程中一直在寻找一种连接,是身体上的,但不限于身体,这种连接可以是观众与舞者、舞者与舞台之间的。他们也不断追求身体上的开发和技术上的发现,到达一定层面之后,更需要把人的情感代入身体中。“《一撇一捺》是一个不停地变化和寻找的方向。”胡沈员说。 关于作品中表达的“孤独的人”,观众乃顾在观后感中说:“因为有了连接的支点,一撇一捺撑起了中国汉字‘人’。但当舞者用身体动作构建连接,支点不止一个的时候,孤独的‘人’不是被放大了,而是被复制了。但一个人滋生而出的孤独感却被热闹的伙伴感取而代之。这股从简洁中自发生长出来的力量,令人欣喜,叫人欣慰。” 一撇一捺一定是“人”吗?观众颜倾在观后感中说:“在柔软的身体如流水般舒展、蜷缩的时候,一撇一捺变得独立、自由,是谁告诉我一撇一捺一定是人?当我看到一撇一捺只想到‘人’的时候,我已经狭隘了。” 《一撇一捺》是2018谢欣舞蹈剧场作品季的首场演出,此次作品季还演出了《未·知》《执迷》两支现代舞作品。其中《未·知》由上半场《之后》、下半场《层次》组成,《之后》首次与戏剧编导跨界合作,在作品中加入了戏剧成分,《层次》则与以色列编导合作编创。《执迷》是谢欣舞蹈剧场的第五支新创作品,从草间弥生、阿布拉莫维奇等艺术家及其作品中获得灵感而创作。 |